【法律知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从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而在近日,有关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并导致其身亡的事件,持续发酵。从这些案件来看,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在准确掌握被骗对象的个人信息后,甚至会针对不同的诈骗对象,量身定制一套诈骗手法。实在是令人感到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在此,小编带大家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类型和典型案例

 

 

 
 
冒充政法机关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邮政、工商、电信、银行以及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或电话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被他人盗用身份注册公司涉嫌犯罪等由头,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案例

 

受害人接到电话,电话内语音播报称有邮件需领取,受害人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回拨,电话中犯罪分子冒充邮政局工作人员称受害人的邮件是某地工商局转来的;犯罪分子将电话转到“工商局”;接着,冒充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称有人利用受害人的身份注册公司,该公司涉嫌洗钱犯罪,随后,犯罪分子将电话转到“公安局”;犯罪分子冒充公安局民警给受害人做报案笔录,并要求受害人将自己的资金转到“安全账户”,否则公安局将冻结其所有资金;受害人出于害怕,将自己的全部资金31万转到了犯罪分子提供的账户,后发现被骗。

 

 

 
 
网络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留下代刷信誉、串珠、代加工等网上兼职的信息吸引受害人被骗。

 

案例

 

    (一)受害人在网上找兼职时,被以代刷网店信誉返利的方式,通过网银转账被骗2000元。

    (二)受害人通过百度搜索“网络客服兼职”后找到一刷信誉的兼职,对方以需一次性刷2单才可返还佣金为由,要求事主按照对方发送网址进行操作,受害人在对方提供网页通过网银支付方式付款3150元,但对方以卡机需要更多的钱刷单才可返款为由推脱,受害人方觉被骗。

 

 

 
 
以领取各类补贴、退税(费)为名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随意拔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称有未领取的社保补助金、生育补贴、独生子女费、助学金补贴、工伤赔付款、保险费及因国家政策调整的各类消费退税并提供联系电话,诱骗事主至自动柜员机上并保持通话状态,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而实施诈骗。

 

案例

 

    (一)受害人接到一自称社保局的电话,称受害人有一份社会保障金未领取,联系对方提供的财政局电话后,要求受害人前往银行操作,后发现卡上2480元被转走。

    (二)受害人接到冒充税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被犯罪分子以购车后有3000元燃油补贴为由,骗走19677元。

 

 

 
 
网上购物、买卖虚拟产品诈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发布购物、出售网络游戏装备、QQ号、代练游戏号等虚假网页或者QQ,汇款之后得不到相应物品及虚拟产品。

 

案例

 

    (一)受害人在一个QQ空间内看到一代购苹果手机的广告,与对方QQ联系后,对方要求其交600元订金后发货,受害人支付600元订金后对方一直没有发货,也无法联系对方才发现被骗。

    (二)受害人在玩一款名叫“宫廷分云”的手机游戏时,发现该网有充值活动,联系对方QQ后通过余额宝支付了1700元,汇完后对方并未给其充值,发现被骗。

 

 

 
 
冒充熟人或盗取QQ后冒充亲友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或盗用QQ后冒充熟人,向手机用户或QQ好友、联系人发布信息,声称遇到车祸、借钱、交学费等情况,请对方汇款到其指定账户。目前,也出现了犯罪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冒充熟人诈骗。

 

案例

 

    (一)某日,有人冒充受害人的同学,称自己在秦皇岛旅游,第二天要来石家庄,次日上午,该男子以出车祸需要住院押金为由,让受害人给其汇款两万元,受害人汇款后,却联系不上该男子,发现被骗。

    (二)受害人报警称:其收到女儿的QQ发来的消息称其学校请了外教培训,需要交培训费,后其根据那个QQ号码发来的账号转账人民币13800元后发现被骗。

 

 

 
 
虚构中奖诈骗

 

    通过向QQ、MSN、邮箱、网络游戏、淘宝等用户发送中奖信息,或冒充知名栏目组诱骗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网民钱财。

 

案例

 

受害人收到一内容为"你被XX节目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获得128000元和笔记本一台,登陆网址填写信息并及时领取"的短信。受害人登陆网址填写信息后,接到一自称为北京法院"陈某"律师的电话,称其填写的信息需缴纳4800元风险抵押金,如不交将被起诉,受害人向对方账户转账4800元后发现被骗。

 

 

 
 
冒充淘宝客服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卖家,以系统故障要求受害人重新支付为由,诱使受害人登录与淘宝网极为相似的钓鱼网站实施诈骗,或以退款为由骗得受害人银行卡号和密码来实施诈骗。

 

案例

 

受害人接到电话自称是淘宝卖家,称受害人昨天支付的款项没有支付宝回执单,需要重新支付,并通过QQ向报警人发送了一个支付链接,受害人登入后通过支付宝卡号支付了988元,后发现被骗,损失价值988余元。

 

 

 
 
换账号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我原来的账号不用了,请把款打入此账号,**行,***,户名***”短信的方式,或者冒充房东诈骗房客租金的诈骗方式,骗取即将汇款人员不加识别地把钱款打入涉案账号。

 

案例

 

受害人收到一短信:“打这卡上农行:******”。受害人向亲戚汇钱时错将6400元钱汇至该账号上,后发现被骗。

 

 

 
 
冒充航空公司客服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以航班取消、需受害人去银行支付改签费为由实施诈骗。

 

案例

 

受害人收到短信称其预订的航班不能起飞,让其票或改签,并给出了某航空公司联系电话。受害人拨打电话后,对方询问了受害人银行及账上余额后,称改签费20元,让其先输入4479元,这样就会显示卡上余额不足,然后会发给他一个验证码。受害人按照上述在ATM机上操作,结果手机先后收到两条短信,第一条短信内容是受害人工商银行卡先收到60元,后一条短信显示受害人工商银行卡被转走4479元,方觉被骗。

 

 

 
 
其他诈骗

 

    包含网络征婚诈骗、交友诈骗、冒充商业合作伙伴诈骗、网络招工诈骗、炒股诈骗等。

 

防骗警示

 

1.及时与亲友联系。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时常以案件涉密、案情重大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保密”,禁止向其他人透漏消息,此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第一时间与家人、朋友联系,说明情况,征求意见。

2.及时与当事人联系。犯罪嫌疑人冒充熟人、学校教师或子女进行诈骗,要在第一时间与上述人员本人取得直接联系。特别是假冒子女被绑架,首先要联系子女本人或和其在一起的朋友,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3.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求证。遇到犯罪嫌疑人以贩毒、走私、洗黑钱为借口进行诈骗,或退税、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的情形时,要及时拨打110求证,辨别事情真伪。

4.及时向银行咨询。在银行或柜员机办理转账手续时,一定听从银行人员的提示、认真阅读警示告示或直接向其询问。在柜员机上操作,如果进入英文界面,不了解操作内容时,一定要向银行人员寻求帮助。